开云在线-国乒包揽WTT大满贯五冠 马龙创历史 孙颖莎首夺三冠王
北京时间3月17日晚,2024年WTT新加坡大满贯赛落下帷幕,中国乒乓球队(国乒)以绝对优势包揽全部五个项目冠军,再次展现“梦之队”的统治力,35岁的老将马龙在男单决赛中4-1逆转王楚钦,成为赛事史上最年长的单打冠军;孙颖莎则首度实现单站赛事女单、女双、混双“三冠王”壮举,这场被誉为“乒乓球界四大满贯”的赛事,最终以国乒升五星红旗、奏三次国歌的完美结局收官。
马龙“不老传奇”续写新篇
男单决赛成为本届赛事最大焦点,面对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楚钦,马龙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连扳四局(8-11,11-6,11-4,11-8,11-9),用教科书级的战术变化诠释“六边形战士”的底蕴,决胜局中,马龙在7-9落后时连续挽救两个冠军点,最终以反手直线制胜分锁定胜局,现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三分钟,连对手王楚钦也主动上前拥抱致敬。
“年龄只是数字。”马龙赛后采访时表示,“我每天和年轻队员一起训练,他们逼着我不断创新。”据统计,这是马龙职业生涯第29个世界巡回赛单打冠军,也是他继2016年后第二次在新加坡登顶,国际乒联官网以《龙之王朝永不落幕》为题盛赞:“35岁的马龙仍在重新定义乒乓球的极限。”
孙颖莎“三冠王”开启新时代
女单赛场,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以4-2力克王曼昱夺冠,六局比分(11-9,8-11,11-7,6-11,11-8,11-6)折射出比赛的胶着,比赛中孙颖莎标志性的正手爆冲得分率高达72%,决胜局更打出连续5分的攻击波,加上此前与王楚钦搭档的混双冠军、与王曼昱合作的女双冠军,23岁的孙颖莎成为WTT赛事历史上首位单站“三冠王”。
“这是团队协作的成果。”孙颖莎特别感谢混双搭档王楚钦带伤作战,值得关注的是,她在本届赛事三线作战共出战18场比赛,总耗时9小时42分钟,体能分配和战术调整能力引发教练组高度评价,女队主教练马琳直言:“莎莎正在向‘全能型运动员’进化。”
双打赛场彰显集团优势
男双决赛中,樊振东/林高远3-1击败韩国组合张禹珍/林钟勋,四局比分(11-8,9-11,11-6,11-4)展现出国乒在关键分处理上的优势,第三局局末,樊振东连续两个反手拧拉直接得分成为转折点,女双项目上,孙颖莎/王曼昱3-0横扫日本组合木原美悠/长崎美柚,三局仅让对手合计得到15分,日本媒体《卓球王国》感叹:“中国队的厚度如同叹息之墙。”
混双决赛则上演惊险逆转,王楚钦/孙颖莎在0-2落后情况下连扳三局,决胜局11-9险胜中国香港组合黄镇廷/杜凯琹,王楚钦在第四局救球时左膝擦伤,仍坚持完成比赛的表现引发网络热议,#王楚钦绷带上热搜#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。
技术革新与梯队建设双突破
本届赛事中,国乒展现出三项技术升级:首先是反手拧拉技术的普遍强化,男队队员平均得分率较去年提升7%;其次是发球变化,马龙、陈梦等老将新增“逆旋转勾手发球”;最关键的是相持阶段的节奏控制,年轻选手如林诗栋已能熟练运用“快慢结合”战术。
教练组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本次参赛的12名队员平均年龄24.3岁,00后选手占比达41.7%,男队主帅王皓特别提到18岁小将林诗栋的表现:“他击败波尔、张本智和的两场比赛,证明新生代已具备挑大梁能力。”女队方面,蒯曼在1/4决赛与伊藤美诚的七局大战,被央视解说评为“未来十年的中日对抗预演”。
国际格局与奥运前瞻
尽管国乒包揽冠军,但外协选手仍带来冲击,日本选手张本智和采用新型碳素球板将球速提升5%,德国老将波尔反手技术革新后连胜两名国乒队员,韩国女队田志希使用“砍式发球”造成多场冷门,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·索林表示:“世界乒乓球的竞争正在进入新维度。”
距离巴黎奥运会还剩五个月,本次赛事被视作重要练兵,根据数据分析,国乒在发接发环节得分率(68%)和关键分把握能力(74%)仍居世界第一,但中远台相持得分率同比下降3%,暴露出体能分配问题,总教练李隼强调:“包揽冠军不是终点,我们要在巴黎实现升四面国旗的目标。”
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
赛事期间,国乒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超50亿,马龙夺冠视频单条播放量破8000万,据WTT官方数据,中国地区决赛收视峰值达2.1%,超过同期部分足球联赛,赞助商方面,国乒队员集体代言的某运动品牌股价在赛后上涨3.2%。
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庆功宴上宣布,国乒将拿出本站赛事奖金的20%(约合人民币186万元)捐赠给青少年乒乓球发展基金,新加坡站创新的“鹰眼回放+AR技术”判罚系统获得球员一致好评,未来或将成为国际乒联标准配置。